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知天性

[复制链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47: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书友经常问我说,樊老师你读那么多书还能够记住,还能够讲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莫名其妙,因为我说,我没使什么劲。他问我每本书读多少遍,我说读一遍。他说,读一遍就能记得住?



我说,不是读一遍记得住,是读一遍以后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我就不管它。然后等到我要录这本书之前,我会大概再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拿出一张白纸,把这本书的脑图给画下来,就这么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够记住这么多东西,结果我读完了这本书,叫《认知天性》之后。我发现我竟然误打误撞做对了,我所做的这个学习的方法,竟然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是经过了很多心理学家研究测试、统计之后所得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咱们了解这本书,要看他的英文名字,中文翻译叫《认知天性》,有点模糊,不知道说什么的。英文叫Make It Stick,就是你学什么东西能够把它记住,怎么样能够把一个东西记牢?副标题是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就是成功学习的科学。


所以,我读完这本书以后,理解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上中学的时候,经常被我们的同学抱怨,我们班很多女生读的那个书真叫整齐,每本书上画漂漂亮亮的笔记,然后各种荧光笔,我相信很多人喜欢拿荧光笔画,画完以后那个书色彩缤纷的,就觉得下了好大的功夫。



然后我的书拿出来都不好意思给人看,跟新的一模一样,就是完全是一本新书,所有的书拿出来崭新的。因为从来不在书上画任何东西,结果一考试我比他们分数高好多,他们就说,你不公平,你就是脑子好。



但事实证明,不是我脑子好,而是我的学习方法对。这本书里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书上记特别多的笔记,画特别多的线条,你的大脑就不去记它了,就已经忘记了。所以,我们的天性以为我们努力地记笔记,我们多重复几遍、多背几遍,似乎能够记得住。


事实上不是,事实上我们可能并不了解整个学习的这个过程,所以,我说这本书一定要讲。因为这本书能够解决孩子们学习的问题,就是他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解决记不住的问题,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科学,并且能够很快地掌握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大幅地提高成绩。我觉得这个对所有的人来讲,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我把它定义为叫《刻意练习》的升级版。我们之前讲过《刻意练习》,一万小时的原理或者接近一万小时的时间,用3F原则不断地去练习一个东西,你就可以变得很厉害。这本书更加细致地研究了刻意练习,提出了很多对刻意练习的挑战,也有很多进步的地方,所以非常值得学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整个学习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有一个叫作马特·布朗的驾驶员。他驾驶什么呢?驾驶飞机,结果飞机飞在空中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引擎熄火了。在这个引擎熄火了以后,飞机立刻开始倾斜,因为有一边没有力了,这个时候他的大脑当中就快速地回忆起了非常多的知识。



他需要算今天这个飞机上有多重的货物。这么重的货物我用单个的引擎够不够?我需不需要重新启动,重新启动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如果重新启动可以起来的话,会是什么样的角度?如果不可以起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他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然后最后把这个飞机安全迫降在了机场上。


这个过程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当你真的坐在飞机上开这个飞机的时候,是没有时间让你去查谷歌,甚至连查操作手册的时间都不够,你只能够靠你大脑当中所拥有的知识快速地运算。所以,仅仅在脑海当中储存一些知识是不够的,要把它形成能够自动调用的心智模型,就是能够让它自动地组合,自动地使用,然后形成一套体系,这才算我们真的学会了一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3: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一个技能的过程,这里边第一个挑战我们的也就是最让我们大跌眼镜的事情,就是心理学家经过了很多的实验、统计和测试以后发现,反复的阅读对于我们学习来讲,几乎是白费力气。因为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产生什么错觉呢?



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似乎已经记住了的错觉,尤其是你在那个本子上拿笔画,画各种彩色的线条,画完了以后你就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记住了,这个跟我们讲过的谷歌效应是一回事。当你能够在谷歌上,很容易地搜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记不住了,你就不愿意记它了。因为它给你产生了错觉,这里边有一个例子,叫作重复阅读测试。



教育工作者配合心理学家做了反复的测试,第一组人就是不停地读,不停地读。第二组人是读一遍,读完一遍以后,过了一个星期再读一遍。把这两组人放在一起测试他们的结果就发现,过了一个星期再读了一遍的人比那个连着读了十遍的人,要记得好得多,记忆的成绩高很多。那么比过了两个星期再读一次,记忆效果更好的是什么呢?考他一次。



只要你给他一个检索的机会,让他拿大脑使劲地回忆一次,考试,这么一个小小的考试,就能够大幅提高记忆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状况?因为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个东西叫作元认知,就是你对于自己的认知水平的判断,这个东西叫作元认知。



我们的元认知非常容易出现偏差,即便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拼命地记笔记、拼命地画下划线、拼命地用荧光笔、拼命地反复阅读。



这个心理学家就讲,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这样不断地重复呢?就是因为这种东西不会带来挑战。什么东西会带来挑战?就像我这样拿一张白纸,你要把这本书重新写出来这很挑战,就在写这个东西的过程当中,你的大脑要经历痛苦,要经历那些想不起来的部分。想不起来怎么办?想不起来使劲想想,使劲想想的过程当中,可能想出来了,可能没想出来,这都有助于你重新理解这件事情。前提是你得先不看书,先不看书在那仔细地检索,这个过程在这本书里有一个名词叫作检索。



为什么大量的老师跟学生都反感检索,就是因为检索会带来痛苦。当然是个学生就不喜欢考试,原因是因为我们每次考试都给你好大的压力,让你排行、让你请家长、让你觉得丢脸等等,这些东西你可以抛去在一边。但是考试本身,对于我们记住东西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只要你稍微地加入一点点挑战你脑力的机会,让你自己主动地检索一下,在回忆当中产生了一些痛苦,这时候学习的效果就会加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3: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一个实验的案例,是发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哥伦比亚市一所中学里。实验人员安排八年级的学生,接受不重要的小测验,同时安排反馈。反馈就是你测验完了以后,我要告诉你哪个对,哪个不对。然后内容是科学课上的部分小知识点,小测验成绩只占三个学分,另一部分知识点不会出现在小测验当中,但是会安排学生复习三遍。你注意,这叫对照组,对照组就是这一组知识是要考的,那一组知识,我让你用老办法,复习三遍。然后一个月的大考的时候,哪部分知识点会被记得更牢呢?



在大考里边,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测验来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察那些仅作复习,但是没有测验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分数变成了C+,从A-到C+,这是很大的一个鸿沟。原因就是有一组在进行考试,有一组没有考试,这个就是通过检索。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减少元认知所产生的偏差,所以,在这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叫作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就是那些看起来非常勤奋的,在那儿不停地背书,一遍又一遍地背,拿笔一遍又一遍地画,甚至是一遍又一遍抄的那些人,只是看起来很勤奋。看起来很勤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他的学习过程是很轻松的,他没有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3: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给我们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的结。如果你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复不停地读、不停地画笔记,就相当于把那个知识链拿手一遍一遍地捋,不断地捋。捋来捋去也记不住,没有成结。然后当你考一次试就等于打一个结,考一次试打一个结,结绳才能够记事,这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洞见,我们知道学习是需要有挑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4: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我们就要讲什么叫作后刻意练习?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比《刻意练习》会有进步的地方。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说两组人练习投沙包,这个沙包要投到三英尺远的一个筐里边,其中一组人站在三英尺的位置投,一直站在三英尺,因为将来考试考的是三英尺,所以就站在三英尺的这个位置上练习投那个沙包;然后另外一组人,从来不让他们投三英尺的位置,就让他们投两英尺、四英尺,两英尺、四英尺,就是在两英尺的地方练一会儿,在四英寸的地方练一会儿,不让他们练三英尺的地方,然后整整练了12周,这个实验还真是下功夫。12周的练习以后,对两组人马进行测试。你们猜哪一组投三英尺的成绩高?



根据我们在《刻意练习》那本书里面所学到的东西,你会发现《刻意练习》所倡导的focus,feedback和fix it,就是不停地练同一个动作,不停地练,请专业人士不停地练发球的动作。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群,因为这是一群作者一块儿写的,他们所做的研究发现投两英尺、四英尺,最后去考试考三英尺的成绩要高过那个一直投三英尺的队伍。为什么?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当你的大脑其实已经不动了,你已经练那个练到麻木了,你觉得一出手就中,一出手就中。你练到麻木的时候,你所产生的只是短期记忆,而只有给我们的练习当中加入了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我们才有可能学得更加灵活,才能够把它记得更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4: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什么叫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医学院里边要教会这些医生学会缝合毛细血管,要把这些细小的血管重新缝合起来,这个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很要命也很难。在给这些医生训练的时候,半数的医生在一天之内就上完了全部的四节课,正常的在职培训就是这样安排的;另外一半医生也上完了同样的四节课,不过每节课之间有一周的间隔时间,就是说你上一天课回去工作一周,下周再来上,然后再工作一周再来上,分了四次把这四天的课上完了。



最后,在课程结束一个月以后,对所有的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无论在哪个评估环节,完成手术的时间、手部移动的次数以及重新连接血管的成功率、小老鼠的主动脉搏动的情况,那些每节课之间有一周间隔的医生都表现得要超越另外一组医生。而且在一天上完四节课的医生当中,有16%的人损伤了实验白鼠的其它血管,未能完成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5: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也就是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所以,在我们出现了一些遗忘以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下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这就是原因。如果我们在这当中,加入了时间的间隔或者穿插了别的训练的活动,我们的效果就要好很多。这就是我们所讲为什么这本书是后刻意练习的一个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学习一个复杂状况的一个过程。大家说什么东西学起来压力最大,就是学不好会死怎么样?如果这个东西学不好,你会死,我相信这肯定是一件必须得学好的东西,所以这本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跳伞。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电影,我推荐大家都可以看一下叫《无问西东》。《无问西东》里学习跳伞的过程,跟今天人们教授跳伞的方法几乎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这件事情错不得而且不能够一上来就让你去跳,所以它一定是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得科学,能够让你真的学会跳伞。怎么做呢?



我相信大家也很好奇,尽管你可能不会去跳伞,但你也应该知道跳伞是怎么学的。学跳伞的这个人还是一个女孩,叫作米娅。她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女士,曾经得过他们州的举重冠军,后来报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要去学习跳伞的科目。在进行跳伞培训过程当中,第一个原则是学生不允许带笔记本,也不允许做笔记,你只需要倾听、观察、在心里演练以及执行。



在跳伞学校这个地方,测验是最主要的授课工具,而且测验时刻都在进行。简单点讲,就是干不好就离开,你如果测验通不过,你就不要再往下走了,你就离开好了,永远用测验来推动学习。这个翻滚式跳伞着陆,在军事术语里边叫PLF,就是你只要一触地,你可以朝六个方向翻滚,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然后这个取决于你飘落的方位、地形、风向以及你在触地的时候是否摆动等等瞬间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5: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的时候,教官会让你站在一个沙坑里,有人给你解释并且演示这个PLF的动作,然后轮到你尝试的时候,你就不停地翻滚。一周以后难度加大,你要从离地两英尺高的平台上往下跳,这时候你就算学不好,你也摔不死就跳下去。再往后,测验会变得更加困难,你要攀到离地数英尺高的滑索上,抓住头顶的T型把手,划到降落地点。然后在那个时候松手、落地、完成翻滚。



同样是在练翻滚的过程,再往后,你要爬到十二英尺高的平台上,那就已经有点吓人了。在那个地方,你要练习穿戴背带和战友相互检查装备,并且从一扇模型机舱门中跳出来,和真正的跳伞一样身上还有提拉的带子等等,然后沿着滑索悬空下滑。最后是教官而不是你本人,拉开滑索让你从两三英尺的高度落下来,这时候你就可以随机练习翻滚涉及各个方位。



再接下来,你要爬到三十四英尺高的跳伞塔上,然后练习从飞机上跳出来的所有动作,体会从高空滑降是什么感觉,如何处理设备失灵,如何携带沉重的作战装备伞降。



因为这时候已经模拟得相当像了,就是到了跳伞塔上,三十四英尺高的跳伞塔上,然后一点一点取得进步,并且这些东西都已经练成了心理模式,已经形成你的心智模式的时候,你将以一名伞兵的身份登机加入由三十人组成的队伍,在空投区上空进行大规模伞降。



即便这样,米娅在第一次跳伞的时候,还是出现了状况,她砰地一跳下去,她感觉到自己的伞打开了,但她的身体并没有被拉起来,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她跳到了别人的伞上,就是她跳出来以后,直接跳到了前面那个队友的伞上,这是非常危险的状况。因为很有可能两个伞搅在一起,大家就全都下去了。这时候幸好之前的训练已经充分完备,他们完全模拟过跳在别人伞上的感觉,所以她就趴下来游出了那个伞。当你跳在了别人的伞上以后,你要用游泳的动作从对方的伞上游出去,然后你的伞会带着你往下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83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4:55: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剖析这么一个跳伞的过程目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学习东西的过程,即便是跳伞这么复杂、这么危险的一个东西,实际上它也是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叫作编码。编码就是你需要把你看到的东西,比如说你从来没有跳过伞,看到那些人在沙地上打滚,做那个PLF的动作的时候,你需要在心里边给这些动作编码。这些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形成一些潜在的心理表征。这是第一步叫作编码,你得首先知道并且理解记住这些事情。



第二步叫作巩固。巩固就是心理表征的强化。通过遗忘,再考试,再练习不断地被挑战,这个过程当中把它巩固下来,形成深刻的心理表征 ,形成我们不需要通过认真思考直接就能够做出来的生理性的反应,这个叫作巩固的过程。



最后一个过程,叫检索。所以编码、巩固和检索,这是人学任何一个复杂的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到的。那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有可能你需要先忘记过去的旧知识,比如说,你是一个开拖拉机的人,你每次开拖拉机一上去就是挂档,咔咔咔就走了。现在让你突然学了开小汽车,你发现学会开拖拉机的人开小汽车特别困难,因为他有很多错误的习惯,这就是没有遗忘。



当你能够把之前的那些东西遗忘掉的时候,你才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遗忘并不是彻底地忘掉了。遗忘是很有可能把它放到了潜意识当中去,就只是你暂时不去调用它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26 21:26 , Processed in 0.022319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