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渠县民政局以“宕渠护童”品牌建设为战略支点,创新打造“数字赋能、协同治理”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通过组建专业宣讲团队、运用智能监护技术、搭建实时响应平台等举措,实现从安全教育到风险预警、从家庭监护到社会共治的全链条闭环保护,探索出县域未成年人“护童样板”。 多维宣教强意识,织密安全“防护墙”。一是组建协同式宣讲矩阵。联动司法、妇联、社会组织等部门力量,组建“宕渠护童”宣讲团,深入村(社区)、学校开展“六防”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题宣讲30场次,覆盖儿童及监护人2万余人。二是打造沉浸式传播范式。关爱困境儿童纪实案例《爱的风筝》,通过达州市电视台、渠县融媒、官方抖音等平台全域展播,触达人群超10万人次,形成“政策解读有深度,情感传播有温度”的宣教新范式。三是构建互动式教育体系。开发“安全守护者”VR、AR互动程序,设置防侵害防拐骗模拟、应急演练等数字场景,累计吸引3000余名儿童参与闯关训练,寓教于乐提升自护能力。 数智赋能筑屏障,构建应急“响应网”。一是打造“1+3+N”智能监护体系(1个智慧云平台中枢,集成电子监护人系统,智能手环终端,千里眼设备3大模块,联动N个职能部门)。推动未保智慧云平台迭代升级,创新推出智慧视频安防“电子监护人”系统,为200名单亲、留守、残疾高风险儿童安装“千里眼”智能监护设备,向5000名留守女童免费配备电子定位手环,实现24小时远程守护。二是建立五步闭环应急机制。创新将雪亮工程与未保云平台融合,构建“预警+定位+指派+处置+反馈”五步闭环应急机制。今年以来,接收预警信息1150条,消除安全隐患10余起,形成15分钟应急响应、24小时处置闭环、5天跟踪回访的数字化防护链条。三是拓宽GIS技术深度应用。运用GIS行为识别技术,设置电子围栏,精准划定县域内酒吧、宾馆、网吧等高风险场所,当佩戴手环女童长时间滞留风险区域,系统自动触发预警,2025年成功阻断高危行为12起,建立了“风险区域动态监测+未成年人禁入令”协同防护机制,实现重点场所未成年人保护闭环管理。 协同联动提质效,健全长效“保障链”。一是构建四维联动机制。采取民政统筹调度,政法委、妇联、教育等部门精准施策,群团组织关爱帮扶,基层力量常态巡防,实现“线上平台+线下服务”双轮驱动。二是创新社会参与模式。引入3家专业社会组织、1家心理咨询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在未保中心、未保站(点)开展心理辅导、亲子课堂、安全宣讲教育等服务80场次,惠及1500余个家庭。三是完善数字服务支撑。建立电子数据档案9740份,实行困境儿童“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依托未保智慧云平台,开发“云台数据驾驶舱”,实时共享多部门数据,智能推送任务指令,实现服务全程闭环。为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监护、心理疏导、教育帮扶等个性化服务21例,推动个案处置时效提升,构建起监测预警、分级处置、跟踪问效的全流程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