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山渠水交汇处,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巍然矗立,如同时光之钥开启巴賨文明。作为中国汉阙之乡,渠县现存汉阙6处7尊,约占全国保存完整汉阙总数的四分之一,其建筑规制、雕刻艺术与铭文题刻堪称汉代文明的“活化石”。 近年来,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以建设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为目标,融合冯氏家风馆等资源,形成遗产保护+学术研究+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巴賨文化传承注入时代活力。 2025年,四川师范大学与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共建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挂牌成立三大基地: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研学实践基地、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实习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劳动和实践教育研究院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此举标志着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实现从文化展示平台向产教融合高地的转型升级,构建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实践教育的完整育人链条。校方专家团队已开展汉阙建筑测绘、铭文数字化采集等基础性研究,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奠定学术根基。 依托馆藏汉阙浮雕艺术,四川师范大学师生团队通过临摹汉阙浮雕、研究汉代书法铭文,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创作,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联动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构建田野考古+传统技艺+生态认知课程体系。通过汉砖拓印等沉浸式体验,让学子在躬行实践中体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运用5D影院、VR、交互游戏等科技手段,打造阙影千年数字孪生平台。研发汉阙营造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以拼图解构、构件组装等趣味形式,让学生“穿越”汉代,直观感受“天人合一”的建筑智慧与“勇、仪、孝”的文化内核。 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审认定,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冯氏家风馆)入选省级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 馆内特设汉阙文化大讲堂,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课程,构建起学术讲座-主题展览-实践教学的立体化研学体系。冯氏家风馆内专设冯焕、冯绲父子事迹展区,通过“志欲去恶,体清守约”的家风故事,为学生树立清廉自律的道德典范。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将持续深化研学+发展模式:联合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构建汉阙建筑保护学术体系,筹建巴文化数字资源库。这座承载着上千年文明印记的文化殿堂,正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的创新实践,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篇章。 从石阙雕琢的匠心独运,到数字赋能的守正创新;从冯氏父子的清正廉明,到研学课堂的智慧碰撞。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以文化为舟,以教育为楫,在历史长河中架起贯通古今的桥梁。 当晨曦掠过阙顶,这座文化地标正如其所守护的汉阙般,以永恒的姿态见证文明传承,以创新的精神赓续巴賨文化。
来 源: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