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7日至9日,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师生一行走进渠县,开启了一场深度研学之旅。作为巴賨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渠县承载着千年汉阙遗韵与賨人文化精髓。此次研学以实地探访、学术对话、实践体验为脉络,旨在深挖巴賨文化的精神内核,探索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为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注入青春力量。 研学首日,师生们溯渠江而上,抵达城坝遗址。这座被誉为“宕渠文化活化石”的遗址现场,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傍晚,肖仁杰老师通过详实的文献与生动的案例,系统梳理了巴賨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独特地位,为后续研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城坝遗址的实地考察与专家讲座,不仅让师生们触摸到巴賨文化的时空坐标,更以“沉浸式学习”激发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使命感。 次日行程紧扣“汉阙”主题,师生们先后走进冯氏家风馆、冯焕阙、赵家村西无铭阙、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此岸·城坝遗址出土文物展、巴賨文化研学室活动、沈府君阙、賨人里特色街区等地。讲解员以阙身铭文、浮雕纹饰为线索,解读汉代建筑艺术中的礼制思想与美学追求。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和此岸·城坝遗址展出的百余件珍品,串联起宕渠古城的兴衰脉络。 下午的巴賨文化研学室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讲解员以汉阙纹样为灵感,引领学生完成汉砖拓印,将汉阙的雄浑气韵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夜幕降临时,师生漫步于賨人里特色街区,切身感受巴賨文化的传承创新。 从汉阙建筑到文创街区,从静态文物到动态体验,研学活动以多维度视角诠释了文化遗产“可感知、可参与、可转化”的传承逻辑。 收官之日,师生深入賨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探访穴居部落遗址与賨人文化陈列馆,体验古賨文化魅力。峭壁间的石龛居所、狩猎农耕工具等,再现了古賨人“依山为屏、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在賨人谷乡村缘农家乐,师生们品尝宕渠传统美食,于烟火气中体悟“文化即生活”的深刻内涵。 賨人谷的采风之行,不仅是一次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洗礼,更启发了师生对“生态文化资源转化”的思考。 三天的研学行程,是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与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的一次深度联动,更是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文化禀赋的有机融合。通过实地调查、学术研讨、艺术创作,师生们不仅深化了对巴賨文化的认知,更以青年视角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打造集研究、教育、体验于一体的巴賨文化研学基地,让千年文脉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为建设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贡献渠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