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疾控:新增491例,均为男性!

[复制链接]

3872

主题

391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1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0 10: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9日,中疾控网站公布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


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15例、北京报告81例、四川报告49例、浙江报告40例、湖南报告33例、江苏报告31例、上海报告25例、安徽报告19例、天津报告17例、湖北报告17例、河南报告14例、辽宁报告12例、山东报告12例、吉林报告9例、云南报告4例、陕西报告4例、福建报告2例、重庆报告2例、山西、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各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


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


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专家解读

1、问:为什么我国7月份猴痘确诊病例数比6月份增加这么多? 

答:7月我国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比6月份106例明显增多。主要原因: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二是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2.问:密切接触者实施健康监测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健康监测的第7、14、21天要接受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随访,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

3.问:自我健康监测能否起到疫情防控的作用?

答: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只要密切接触者在自我健康监测期间,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以及时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并及时隔离治疗,就可以避免猴痘病毒的续发传播,最终控制住疫情。

4.问:当前国家有无开展病毒变异方面的监测工作?

答:猴痘病毒属于DNA病毒,基因序列相对稳定。我国已开展病毒变异监测工作。在本土疫情中的首发或早期确诊病例、与早期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关键确诊病例、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对核酸检测Ct值≤32的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检出的猴痘病毒基因分型均属于IIb分支(西非分支),该分支主要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部分国家流行。

5.问:当前,如何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答:在猴痘重点人群,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开展以下针对性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线下场所宣传,在当地MSM人群经常出入地点或场所,如酒吧、会所、浴池等开展宣传教育,包括张贴健康教育宣传图片,设置健康教育资料公告栏等形式。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加强宣传,通过MSM人群社交软件等平台,开展猴痘预防知识和服务信息宣传,提高重点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和预防技能。三是动员社会组织和同伴教育员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在MSM等重点人群中开展预防猴痘宣传倡导,在一些地区可以通过招募和培训同伴教育员,促进MSM人群采取猴痘预防措施,阻断猴痘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61
沙发
发表于 2023-8-10 13:47: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记得去年重庆的第一例通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300
板凳
发表于 2023-8-13 07:0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7-8 14:44 , Processed in 0.02208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