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复制链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6:2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樊登:各位好,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扣人心弦的书,叫作《命悬一线,我不放手:ICU生死录》,作者是北医三院的ICU的大夫薄世宁。欢迎您,薄大夫。

薄世宁:谢谢您,樊老师。我很高兴,因为我一直想让您读这本书。

樊登:谢谢。我先说说读完您的书之后的感受。第一,我对ICU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二,我特别钦佩医生们对身体的了解程度,人体内会发生意外的地方实在是多得不可想象,就算您有这么多年的医疗经验,依然要像探案一样,面临很多像迷局一样的疾病,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第三,我感受到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感情很深,因为医生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所以,我在这儿对所有的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

薄世宁: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7:24: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咱们先普及个知识吧,您先跟大家讲讲什么叫ICU。

薄世宁:ICU这个词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首字母缩写,国内通常翻译成重症监护室。协和医院把它称为加强医疗科(重症医学科),我们医院把它称为危重医学科。ICU接收的应该是医院里病情最重的病人,通常是这么几类,第一大类是急性器官衰竭的病人;第二大类是发生意外情况的,比如在住院过程中突然心跳停止的病人;第三大类是处于手术危险期的病人。这些年来,很多老人也能做手术了,一方面是因为麻醉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外科手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因为ICU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以前这些老人的身体可能无法承受手术。ICU里主要是这三大类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7:24: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为什么要专门设计一个这样的科室,把这些危重病人都放在这儿呢?ICU里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吗?

薄世宁:ICU里有独立的单元设置,一个单元里有很多设备,包括生命监护设备,比如监护仪;还包括生命支持设备,比如呼吸机,呼吸困难的时候可以用呼吸机来支持,肾脏不好的话可以用机器来替代肾脏功能。主要是由这两套设备构成一个ICU的单元。那为什么会有ICU这样的一个独立专业呢?因为人在垂危阶段的很多表现是有共性的,比如病人的血压会下降,意识会变差,呼吸道的廓清能力和排痰能力会降低,病人还会出现重症感染,器官会发生衰竭,这些问题都有共性,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专业——IC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7:2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您的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当某位患者从ICU里被推出来的时候,整个楼道里,其他等待中的ICU病人的家属们,全部一块儿来祝贺他了。即使推出来的是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人,却在相互祝贺。这是不是也说明,能从ICU里出来就不容易?

薄世宁: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曾和我的病人、病人家属进行了很多访谈。其中一个病人就讲了这个细节。她说,当她被推出来的时候,原以为的场景是自己老公会哭,但没想到的是,外面的这些人都翻身坐起来,眼巴巴地盯着自己,同时他们都在祝贺她老公——他们居然不是在祝贺她,而是在祝贺她老公,说“恭喜你,终于出来了”。她说,这些人都是普通人,其实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渴望能够在门一打开的时候,看到推出来的是自己的家人。这点是我没有想到的。

樊登:这就是不同的视角。

薄世宁:不同的视角。在换视角考虑之后,很多故事颠覆了我的想法。作为医生,我每天都在单方面地考虑这些问题,但是病人具体怎么想,家属怎么想,我没仔细考虑过。所以转换角色以后,我的看法也转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7:25: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我要跟大家说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消息:薄医生所在的ICU里,有80%的人是可以顺利出来的,这个成功率比我们普通人想象中的要高得多。

薄世宁:当然,这个成功率也包括了一些术后恢复的病例,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可能就没有这么高了。但是在今天,现代医学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呼吸机、监护仪,还是我们其他各种设备的进步,都会让成功率逐步提升。我一直在这本书中强调一个观念: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一方面,病人的自我修复要打配合;另一方面,医生要为病人的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创造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22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509
6#
发表于 2024-5-14 20:17: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1:4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给他的自我修复创造机会。我记得您的这本书里有一个病例,那个人的腹腔里大量地出血。

薄世宁:那天我接收了一个创伤性大出血的病人,这位病人很年轻。

樊登:他是出了车祸,是吧?

薄世宁:是车祸。一辆车从他的上腹部压过去了,导致他肝破裂、脾破裂、肠系膜的血管撕裂。当他被送到医院时,血色素已经很低了,不到3g/dL。一个健康男性的血色素一般是14g/dL~15g/dL,而他只剩下3g/dL左右。医生测不到他的血压。外科医生要给他做手术,修补肝脏的破裂,切除脾,结扎血管。这个手术很难,因为他的血压维持不住,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这个手术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手术过后,医生把他送到我那儿时,他的凝血垮了。因为他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导致他的创面开始渗血。我记得那天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护士把他从手术转运车上往床上一搬,我就听到监护仪开始“嘀嘀嘀”地报警,他的血压就一直往下掉,我们不停地给他输血。我们太想救活他了,他只有38岁。我还记得他的父母是山区的农民,他的父亲当场就瘫倒了,他的母亲一直说“你救救他,你救救他,我就这一个孩子,我的血可以都给他”。

虽然我们一直在给他输血,但他还是在不断地出血。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给他继续输血。直到凌晨的时候,血库没血了,我就不停地打电话联系血库,还是没有血,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血压往下掉。这个时候,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无力感,因为我拼命地想救活他,但依旧没有办法去救活这么年轻的一个人。就在我很绝望的时候,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突然发生了,我看着引流管里的血的流速在变慢,慢慢地,它就停了。

樊登:那个引流管的作用是把腹腔里渗出来的血液引出来,以防腹腔里有大量的血。

薄世宁:一方面,我可以观察到他出血的速度;另一方面,就是把血引出来,防止感染。这个时候,他的血压大概掉到60多的时候,突然稳住了。虽然这个情况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机制,但一定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与医生创造的条件打好配合了,才为他争取到了时间。

樊登:也就是说,人体是特别坚韧的。

薄世宁:我们的人体有着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樊登:有时候,我们感觉人体很脆弱,嘎嘣一下,可能就受伤了;但有时候,我们又觉得人体很坚韧,它有着非常强大的求生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1:49: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薄世宁:这些行为表现都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求生本能。比如出血的时候,血压会下降。有些人可能解释说,因为你的血液容量不足了,所以血压低了。但实际上,血压下降就是一种求生的本能:血压下降的时候,人的出血速度才会减慢。

我们人体每天会有约3300亿个细胞死亡,但同时会有约3300亿个细胞再生。我们经常说,病人在大出血的情况下,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什么叫酸中毒呢?就是细胞在没有热量供应的时候,会进入无氧酵解状态,产生那种酸物质。即便如此,这也是身体在为了帮你争取一点点能量,延长时间。

樊登:换了一种代谢方式。所以在ICU里经常会听到护士说这样的话,“又酸了”,实际上就是指病人开始出现酸中毒的症状。

薄世宁:对。通过这个病例,我感慨于生命的奇迹。其实我写这个病例,就是想讲生命的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1:51: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在ICU里,患者的求生欲是非常重要的。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个永远不闭眼睛的女孩,她是患了肌无力的病症吗?

薄世宁:格林-巴利综合征。

樊登: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出来就是肌无力,浑身的肌肉没劲儿了。

薄世宁:她在三四天之内,全身瘫痪了。

樊登:她是一个北京大妞,特别乐观,别人跟她说“你得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她说“这个病的名字这么洋气”。她就是从手到脚开始一点点变麻、没劲儿,抬不起来,连呼吸都不行了。你想,一个人连呼吸的肌肉都动不了了,这是会被憋死的。那她是被怎么抢救过来的?

薄世宁:在抢救她的时候,我们对她的气管进行插管,之后又给她用了呼吸机作为支持。因为你得先让她活着,才有治愈她的机会。所以,我们ICU医生救命的第一原则就是让病人先活着。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原理是什么呢?人体可能感染了某种病原体、病毒或细菌,那么在人体针对这个病原体进行免疫打击时,也损伤了人体神经。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原理就叫神经脱髓鞘,相当于电缆被剥了皮。

樊登:髓鞘打开了,散了。

薄世宁:髓鞘裂了,散了,那么它就会传导异常,很快会出现全身肌肉瘫痪。医学上会用分级的方式表达肌力,从0级到5级,那么0级就意味着一点反应都没有,完全处于瘫痪状态。像这种病例的话,一般来讲,可以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免疫反应。免疫反应不是错误地攻击了神经髓鞘吗,那我就来抑制这个免疫反应。有的时候,还会用一些丙种球蛋白。从我们zhong国的数据来看,一般对于这种病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再加上丙种球蛋白,抑制免疫反应的有效率在90%左右。但给这个病人用完以后没有效果。

樊登:因为这个姑娘的眼皮子也没劲儿了,所以她的眼睛也闭不上。她躺在ICU里的时候,眼睛一直是瞪大了睁着的。薄大夫为了让她能够睡觉,就拿一块纱布盖在她的眼睛上。但是她还能听到你们说话。

薄世宁:晚上时我们会帮她把眼睛闭上,到了第二天早起,再帮她打开。像这种病人,我们帮她闭上眼睛以后,有时候还会给她用上镇静剂,帮助她入睡。但是有一次,可能镇静剂的剂量不够,因为她的眼睛被纱布盖着,我们也没发现她没睡着。我们就在外面讨论她的病情,她听到了以后就哭了。她在后来的访谈中说:“我那么年轻,我孩子才6岁,我可以忍受你们拼命地扎我的血管(用于血气分析),我听见隔壁床被抬走了,听见护士说哪个病人又大出血了,听见某个人的家属放弃了,这些我都可以忍受,难道我到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吗?”

我们就给她用上了血浆置换。第一次做血浆置换的时候,她的手动了一下,就是开始有这样的动作(手指微微抬起来)了。我记得那天我特别高兴,就蹲在她的床边,说:“你们快来看,她的手开始动了。”到了第二次血浆置换的时候,她的胳膊就可以抬起来了。第三次血浆置换的时候,她就可以脱离呼吸机了。在做了五次血浆置换之后,她就痊愈了。后来这个人就经常在我的短视频下面留言,她说:“无论你遇见什么困难,请一定相信医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43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1:52: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薄大夫为了写这本书,会去回访这些病人。他问这个女孩:“你能给其他病人什么建议吗?”这个女孩说了一句话,是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她说:“不要害怕插管。”她认为插管带来的短暂的疼痛,跟后来的康复比起来,是特别小的代价。

薄世宁:我就在书中提到,为什么“不放手”?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成为过往,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死神永远是最后的胜者,但是在我们看来,你个体生命的长度,你的尊严,还有你的价值,都特别重要。

人为什么会怕死呢?我现在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原因很多,有的人是因为还没有时间好好活着,一下子就面临疾病带来的冲击,所以医生要为他们争取时间;还有的人是担心生病过程中的痛苦,那么医生就要用药物去帮他缓解痛苦;还有的家属可能会觉得,我还没有跟这个人好好相处,结果他就要走了,这会留下很多遗憾,那么医生争取时间的过程,也是在为家属争取时间。所谓治疗疾病,就是在治疗自己的内心。绝大多数家属都是非常积极的。

樊登:想把亲人留住。说到这个话题,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案例,有个病人从东北包飞机来北京进行抢救。

薄世宁:其实那个人的家庭条件很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14 12:08 , Processed in 0.021990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