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第一天,一篇网友凌晨发布的吐槽贴:“求求大学生还我海底捞”,把海底捞炸得“外焦里嫩”。早上4点半,该网友和朋友到南京海底捞凯瑟琳广场店就餐。但是,餐厅里一大堆行李箱,以及横七竖八瘫在座位上睡觉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海底捞的解释是,因为恰逢五一,有些人会选择在店里休息到四五点去附近的紫金山看日出。又加上前一晚有薛之谦的演唱会,有些大学生,看完演唱会太晚了,就干脆来海底捞“借宿”。因为按照海底捞的“潜规则”,如果客人确实有需求或困难,不管是否消费,餐厅是不会明确拒绝客人“留宿”的。然后该网友便和海底捞进一步沟通,希望能给他们腾出一个位置。留宿的大学生群体被推上风口浪尖,海底捞的这一“暖心服务”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到底是海底捞“好心办坏事”,还是年轻人“把方便当随便”?看了网上的唇枪舌剑,耳朵想和大家一起思考几个问题。另一方则表示既然海底捞默许,自己享受留宿服务也没什么问题。还有人觉得海底捞没有考虑好节假日的客流量,导致顾客和留宿者产生矛盾,自身管理也存在问题。“(大学生这也要挨骂?)挺住宝宝,那些三十岁的大叔们要闻着味来了。”这就是当代互联网舆论生态,“二极管”林立,凡事先怼为敬。因为当我们把重点放在争吵和对立上,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为了享受海底捞的打折优惠,她特意选了凌晨去就餐,来回走了一个小时。可到底还是被超长的等待时间打败了,最后饿着肚子回酒店点外卖。谁都经历过爱玩爱闹,囊中羞涩的年纪,出门在外也都有不方便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在问题出现后,迅速进入自我维护的阶段,反感一切不利于自己结论的事实。南京海底捞留宿事件发生后,我还在热搜上看到另外一件因为吃饭引发的冲突。一家三口来就餐,只给老人买了1份自助,另外两人吃泡面。其实服务区有专门供顾客吃泡面的区域,如果自带食物到餐厅借位置吃饭,餐厅一般也不会阻拦。“这样咋了,老太太吃不了,就浪费粮食倒掉吗?我们打多少吃多少,不用你管。”这话乍听起来没毛病,可仔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们这样,商家还能经营下去吗?和海底捞一样,顾客没有消费,商家提供一定的便利服务,这是情分,不是本分。但是穷游不等于饭店免费给住宿、食客排队等人睡醒,更不是去质疑别人为何大半夜来吃火锅。平时客流量不多的时候,只要你愿意,商家也同意,你去过夜无伤大雅。可节假日,饭店运营期间,真得不用考虑那些正常就餐的食客们的感受吗?其实早在五一留宿事件爆发之前,网上就已经有很多人推荐去海底捞打卡睡觉了。企业向大众释放善意,有其自身品牌的考虑,同时也彰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值得肯定。但是切忌拿别人的善意玩梗,更不要把一个社会的良心“网红化”。一味盲从,留宿的人员太多,可能还会存在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隐患。本来这是一场利民的“盛事”,但“糟心事”还是出现了。“在这个时代里,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最后我们便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因为部分顾客将牛肉粒小料当作菜品无限制使用,最后海底捞将免费牛肉粒换成了植物蛋白“味伴侣”。其实,五一海底捞留宿引发热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样的前车之鉴。有些非必要的留宿行为,造成群体性的跟风,是不是会损害那些老老实实的消费者的权益?更别说一些真的需要借宿的人群,他们又是否会因为“人满为患”,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还有去生鲜超市,找不到大号塑料袋了,一问才知道有顾客经常撕走一大把,超市干脆不提供了。这个世界没有理所当然的帮忙,越是受惠于人,越要牢记一句话:如果哪一天海底捞说它不接受留宿了,我不会奇怪,只会心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