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赋能疗休养,初心筑梦新征程。10月20日— 25日,渠县总工会组织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50 人,到福建厦门开启了以 “身心疗愈 + 精神赋能” 为主题的疗休养之旅。通过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科技研学、家国情怀等多元活动,不断营造氛围,让大家在山海之间放松身心,汲取奋进力量,凝聚坚定不移跟党走、矢志不渝听党话的理想信念。
一、红色铸魂,在历史深处赓续精神血脉 古田是疗休养活动的首站,这片红色土地见证了人民军队的灵魂重塑与百年传承。 带队领导魏映杰组织全体党员站在古田会议旧址的党旗前,高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并激情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他说:“ 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是一条永不褪色的红线。站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更能体会到‘红色精神’与‘工人运动’一脉相承,古田会议夯实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古田会议精神、筑牢强军之魂’的重要论述,既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勇气,也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更是不竭的动力。” 在鼓浪屿 “英雄山” 革命遗址和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大家循着 “红色记忆步道” 聆听“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革命故事,感受烽火岁月、接受革命洗礼。渠县妇幼保健院苗莉从战火纷飞的历史回响中,深刻感悟到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她激动地说,我们这次增长了见识、净化了心灵,也从历史中汲取了动力,回单位后一定将古田会议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精神融入工作实践,强化责任担当,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岗位,助力渠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赋能成长,在山海之间凝聚奋进力量 永定土楼见证了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交融。在国家级非遗“客家营造技艺”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亲身体验着夯土版筑工艺的独特魅力。走进集美学村陈嘉庚纪念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生动展现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的 “劳模精神分享会”上,大家真情交流、表达共鸣。静边镇刘争遇感慨永定土楼涵盖了‘聚族而居、守望相助的智慧,坚定了走乡村振兴“合作社 + 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教师陈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纾难救国的壮举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感染,表示要,赓续嘉庚精神 绽放时代光芒,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这场分享会既是对行程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大家在交流中凝聚了奋进共识。
在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家近距离观摩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等前沿课题,直观感受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10月25日恰逢“台湾光复纪念日”,傍晚的厦门黄金海岸线“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的标语格外醒目。职工们驻足远眺台湾,不约而同地唱响《歌唱祖国》,激昂的歌声回荡在海岸线上。大家更加坚定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三、温情守护,以制度保障彰显工会温度 此次疗休养活动是渠县总工会落实《四川省职工疗休养管理办法》的具体实践,也是工会关爱一线职工的生动体现。从渠城的质朴到海城的开放,从传统技艺到前沿科技,这场跨越千里的疗休养之旅,不仅让职工们感受到了“娘家人” 的温暖,更搭建起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平台。大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渠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书写 “劳动创造幸福” 的崭新篇章。 下一步,渠县总工会将持续深化职工疗休养工作,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将疗休养打造成为工会服务职工的品牌项目,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职工心坎上,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勇立新功。
(编辑:张方斌,审稿人:魏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