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1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次第花开

[复制链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3: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今天给大家隆重地推荐这本我特别喜欢的书叫《次第花开》。有一段时间我会经常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没事的时候就会翻开看一看,因为这本书里边的文字真的特别容易打动我们的心灵。而且我看这本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随便翻开一页从任何一个字开始读起,你就能够读进去。

这本书的作者我们大家其实已经不陌生了,之前我讲过一本书叫《透过佛法看世界》,那本书的作者叫希阿荣博堪布,这是他的另外一本书。事实上就是《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写给那些寻找答案的人,是还没有了解过佛教的人,是最基础的这些人,回答的都是最基础的问题。

这本书会比它稍微高一个阶,稍微对佛教有一点了解的人读这本书会更加有收获。但是就算你没有了解也没关系,因为他的文字非常优美,而且讲的道理特别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他用特别多现代人生活的这种语言来解释佛法对人类的影响。

我最早知道这本书可能比一般的读者会早一些,因为这本书的出版社是海南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有一个特别棒的编辑叫任建成,我们叫他任老师。任老师有一次给我打电话,说你来,我给你看一本书,专门把我叫到他们出版社去了,然后他很兴奋,那本书当时还带着油墨香,还是热的,刚印出来那种感觉,打开好香那个味道。他说这本书是他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写的最棒的关于佛教的一些道理的阐释。而且他说这个作者文字像诗一样的优美,这是他的原话,我记得很清楚。

我迫不及待地就回家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读完了以后我觉得真的很棒,很多话都是那种直接击中心灵的感觉。后来有一次我遇到何晶,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何晶跟我讲说,她读完这本书以后,就打算把它当作一生的朋友了。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朋友,经常把它放在身边,有什么事就打开看一看。

这本书里边讲的对于佛法的修炼是非常全面的,那我挑选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来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叫作认识苦,首先我们得认识世界的苦,佛陀开始讲法的时候也是从苦开始讲起的,这个有点像什么呢?就是我们讲有一本书叫《高效演讲》,我们讲《高效演讲》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作坡道,你要对方能够愿意听你讲话,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得给他造一个坡道,让他愿意听这个东西,让他跟你要讲的东西发生关系,这叫坡道。

所以佛陀当年讲法的时候,其实给我们构造了一个特别大的坡道,就是苦。他首先讲苦,苦集灭道是他最先讲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会关注苦,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特别多的苦等着我们。所以你每天被这些苦折磨,所以你就希望能够知道说苦到底怎么来的,能不能够避免,怎么能够减少,所以首先要从苦开始认识。

佛经上把整个人类的痛苦分成三类,一类叫苦苦,一类叫变苦,一类叫行苦。什么叫苦苦呢?就是我们大家都认为的痛苦,你的手被割破了,苦苦,这很苦,孩子成绩不好或者老人住院了,这就是典型的苦。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认同的这些事确实是很倒霉的,这叫苦苦。

什么叫变苦呢?变苦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快乐,实际上它的本质还是痛苦,而这个快乐最终会演变成痛苦,这叫变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谈恋爱的时候觉得特别快乐,但是到最后吵架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痛苦,甚至分手更痛苦,这就叫变苦。原来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到最后会逐渐的变成特别坏的事情,比如说吃冰淇淋这是多么愉快的事,但是慢慢地会变成一身肥肉。它就会变成一种痛苦,所以诸漏皆苦,所有的感受到最后都会演化为痛苦。

第三种苦叫作行苦,什么叫行苦?就是众生陷于轮回当中整个的这种状态所存在的无奈和不圆满,被种种烦恼所束缚的这种细微的痛苦,叫作行苦,所以基本上这三大类痛苦就已经够大的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3: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被分成了八种,生、老、病、死,这是不能够逃脱的,然后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这个我们在别的书里边解释过很多次了,所以这次我们不详细的解释了。怨憎会,就是跟你仇恨的那个人这辈子一定会遇到;爱离别,你再爱的人都会跟你分开迟早的事;不欲临,就是你不想发生的事迟早会发生;求不得,你想得到的永远得不到,得到了,就不想要了,这就是人的普遍的特征。

为什么我们要先说痛苦呢?因为堪布告诉我们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起来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事,实则不然。为什么呢?对痛苦的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承认痛苦是正常的,我们就能够集中精力去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当中。我们是不是拿了大量的时间在愤懑、在生气,在觉得这是为什么要对我这样,我不应该承受这样的东西。当你脑子里边不断的想着这事对你不公平,这事不应该发生,如果没发生该多好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大量精力耗费在了不接受痛苦这件事上。

但是当你知道了痛苦的发生是必然的,八苦还有三大类苦就是存在那个地方的,所以当它发生以后,它只是发生了,那么你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好,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它就好了,怎么样使得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就怎么样让它发展就好了,而不要纠结在那个情绪当中。这实际上是大幅地减缓了我们的痛苦,因此了解痛苦不是为了让我们逃避它,而是为了我们直面它。你越直面它,痛苦就会变得越简单,而你整天希望它没有发生,它就会拼命纠缠你,会让你变得更加痛苦和纠结。

所以寂天菩萨讲过一句话,说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这句话现在在互联网上变得很火,实际上它是寂天菩萨曾经讲过的。因此了解痛苦,我们才能够直面它,让它变得更简单,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主题叫作克服恐惧,为什么我们人会长期的恐惧?这本书里边这句话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他说为什么人们会焦虑和恐惧?焦虑和恐惧的核心就是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什么叫无常?这个世界上的事是成、住、坏、灭,它是会不断的变化的。这本书现在在这儿,它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没有,到最后这本书就消失掉了,这叫坏灭掉。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你必然会变老,你一定会变得身体越来越糟,你最后一定会长皱纹,会走不动路这是一定的。那么,明知道它一定发生,但你心中拒绝它,你就会焦虑,你就会觉得我很难受,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安全。

所以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的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这个误解是什么呢?叫作执幻为实。我们把这个幻化的东西当成了一个实在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的,因此不具有固有性和恒常性,固有性就是无我,不具有恒常性就是无常。我并没有一个自性叫作樊登,这叫无我,我也未必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这个叫无常。所以当我们不认识到无我和无常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误认为是无常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是因为那事发生了,这个无常发生了,所以让我觉得好痛苦。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你对于无常的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面对无常,观察它,熟悉它,你才会发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不是只有自己在衰老,不是只有自己在生病,不是只有你在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所有人都一样。因为这个世界整个是无常的,每个人面临的世界是一样的。熟悉无常能够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和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个主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得知道人身难得,佛法特别讲究强调人身难得。什么叫安乐呢?这本书里面讲了什么叫安乐,放下执着就会安乐。那么什么是执着,怎么才算是放下?说到底安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自己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这是希阿荣博堪布写的原话。他说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自己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如果人们能够像观察自己的皱纹一样去熟悉自己心念活动的话,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咱们此刻坐在这讲书都带着一种淡淡的喜悦,你躺在你们家的床上听这本书的时候,你早上起来一边刷牙,一边在听这本书的时候,或者你开着车,一路堵车也好、畅通也好,你听着我讲这本书的时候,此刻这种感觉就具备着一种淡淡的喜悦。

如果不把快乐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们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觉是可以延长和扩大的,好好体会一下这句话。我们有多少人是把快乐寄托在外部世界,就是我们认为说只有我得到了这个,我才快乐,只有我拥有了什么东西,我才能够快乐,这时候你发现你的快乐真的好少。而且你所拥有的那些东西都是瞬息万变的,它会分分钟就会不一样,你的账户上的钱是会减少的,一会多了、一会少了,你因为它就一会高兴、一会生气,所以你的快乐在不断地消耗。

而事实上如果你的快乐并不建立在外部这些东西上,你此刻坐在这儿就能够体会到那种淡淡的喜悦,这种感觉就叫作轻安,轻安是所有修行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什么叫我执呢?我执就是对自己的执着,认为自己很重要,自己很强大,自己不能够被侵犯。法执是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所以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我们耗费了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和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你总想把自己保护起来,这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会让你变得更加不快乐。你发现你尝试了那么多次,你还是会被别人伤害,你尝试了那么多的存款,你用了那么多的保险,你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富足不足够,这种挫败感会使得你变得更加不快乐。

所以注意观察你的各种情绪能够帮你安住在负面情绪当中,而不是压制它。对待负面情绪的方法,既不是压制也不是发火把它发出来,这两种方法都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你应该安住在这个情绪当中,然后把快乐寄托在向外求持之上,不断地向外追求的东西上,就会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就会越不满足。我认识挺多有钱人的,真的未见得有钱的人就比没钱的人快乐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你做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心量放大到了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的时候,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和磨难,这就是皈依的意义。你能够把所有众生的苦难都装进来,你的心就会变得特别广大。那么,皈依佛法其实需要胆识的,这个很重要,需要胆识。很多人皈依是为了给自己买一份保险,说我的家里边已经有钱了,已经有保险金了,但是不够我还得信佛,我信佛能够保证我更安全,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任何的安全感或者确定性,事实上佛法就是要打破你对于安全的幻想,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地习惯对于生活这种不迎不拒的态度和做法。当你能够打破这个安全感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依赖在某一件事情上,你根本不需要把自己非得停在一个什么东西上不变,觉得这个只要不被破坏才会更好,没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7: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还经常谈到一个词叫出离,就是发了出离心。我突然对现在的生活,不愿意过了,我打算过另外一种生活,这叫出离。实际上出离离开的是什么呢?出离离开的是一种惯性,我们都生活在巨大的惯性当中,我们觉得这个事比这个事更好,是因为你更习惯这个事。如果你不改变习惯的话,你就会被这个积习所牵引,就会投身到下一次轮回当中去。所以如果想让这个巨大的轮回的这个轮子停下来,简单的办法就是你能够不断的改变现在的习惯,然后才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叫作出离。

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真正的自由是能够摆脱整个社会的惯性,而最大的惯性是轮回的惯性。所以为什么修行有时候不能够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有的人修行一段时间觉得挺好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又回去。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了,我们把全副的精力投入到了生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再上一个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中握着的沙子,抓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

所以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对你的生活放松一点,不要总想掌控一切,这时候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平和、更舒服,你才能够感受到一天一天当中的快乐。包括我的亲人在内,我见到很多人每天生活得很焦虑,为各种各样细小的事情焦虑,甚至为家中没有哪个菜而焦虑,为家中少了一个塑料袋焦虑,各种事都能够引起他们的焦虑。因为他把生活抓得太紧了,他希望这个生活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实现,让大家都安全,很好能够理解,这也是慈悲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巨大的惯性会把他带动进去,让他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当下的喜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普通人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们心头一紧,这是堪布在描述我们的生活。他说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们心头一紧,然后我们就必须立刻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自以为自己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天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顺境如此、逆境就更加可怜。修行只是让你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在不确定性当中安住的感觉,有人把这个就叫作自在。

我们经常看有人写叫大自在。什么叫大自在?我能够在任何不确定环境下安住下来,这叫自在。所以趋利避害是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我们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让自己免于痛苦。而实际上这样做却是使用另一种痛苦来替代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

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固的习惯,从抓取到舍弃仿佛是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实际上你并没有选择。如果你自以为是,不仅割离了我们与当下,而且还使我们更容易受到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84
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18: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他说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这话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自以为是会表现为自卑,他说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呢?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以如果你愿意改变这些让你看起来像个傻瓜的习惯的话,这个就叫作出离。

真正的出离不是到庙里出家才叫出离,真正的出离是愿意当下改变,这叫作出离。最后我们要讲什么叫菩提心?佛教徒是什么,佛教徒就是那些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的观察自己的身(身体)、 语(语言)、意(意识),观察自己的身语意的所有活动。第二个是柔和地对待自己,慈悲不仅仅是针对他人的,也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并且首先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当我们缺少对自己慈悲的时候,很难真正地对他人慈悲。一个人整天想关怀别人,整天去福利院里边做好事,但他对自己都特别地刻薄,他天天都让自己很痛苦,他怎么能够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喜乐。

所以你首先得学会对自己慈悲,你才能够真的对别人好,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你自己会有很多负面的东西,你有很多做错的东西的时候,这时候依然不要忘记知足和感恩。我有错误,我有缺点,但我依然可以知足和感恩,做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你不放弃自己,你才会不放弃他人。如果你对自己的自私、贪婪、懒惰,你都不能够忍受的话,你都会觉得深深的自责、很痛苦的话,那么你对别人出现这样的事,你会更加严厉地斥责他。

所以要学会对自己宽容、对自己慈悲。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你才会学会体验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你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能力,这都是由己及人的。所以愿诸众生永居安乐以及安乐的因,希望所有众生都快乐,这就是慈心。愿诸众生远离痛苦以及痛苦的因,希望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这叫悲心。对自己感恩、对他人随喜,对自己做对、做错,感恩;对他人随喜,他人做对了高兴,叫喜乐。对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的对待众生 包容一切、毫无偏见,这个叫舍心。所以这四个合在一块叫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064
9#
发表于 2024-8-13 21:1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064
10#
发表于 2024-8-13 21:18: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9-23 03:26 , Processed in 0.025172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