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孩子打小都喜欢吃零食 可与现在的孩子比起来 我们那时候吃的零食没有华丽的包装 也没有任何添加剂 都是自然成熟 每年五月中旬,老家的野桑葚就成熟了,小时候的印象中的野桑葚树高达9尺,树干非常粗,我和小伙伴两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 
野桑葚的果子基本上都长在树枝上,而且树梢位置的野桑葚成熟的更好,叶子也非常美观,有点像夏天老人们乘凉时用的扇子。 
野桑葚成熟的过程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过程,最初是那种绿的不能再绿的翠绿,然后随着天气的炎热,慢慢变成一种彩色,每一棵果子都融合了绿色、紫色、浅红色,就像十八岁的姑娘一样,色彩颜色,婀娜多姿。
这时候其实还不是采摘的最佳时机,因为它还要蜕变成神奇的紫色。
变成紫色后野桑葚就到了采摘的黄金期,而且采摘期非常短暂,大概就是一两周的时间,不及时采摘就会自然脱落,撒的满地都是。
所以每年快成熟的时候,我们都会三五成群的聚到一起,想方设法的采摘这个神奇的乡村“零食”。 
成熟的桑葚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看,但却味甜多汁儿,故而在以前深得农村老百姓的喜爱,小孩子们把它当零食吃,大人们会将它采摘回来之后泡酒喝。 
到了“开餐”的时候,只见每个人都顾不上说话,四五个人围着一盆洗好的桑葚果子,开始“手抓羊肉”模式,谁也不嫌谁,狼牙舞爪的吃起来,各个衣服领子、嘴上也都被染了紫色。
经常都是下一次去摘的时候还能发现手上还有一些残留的紫色,桑葚的这种紫色很调皮,就是让你洗不下来。 
而桑葚本身又能入药,这点早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有应用了,在《唐本草》中就有记载:“桑椹,滋肝肾,充血液,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也是因为如此,桑葚和沙棘、悬钩子等一起被誉为“第三代水果”,同时也被国家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同源”农产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