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 12月1日起,达州全面禁止使用“生鲜灯”!
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日前
发布最新提示: 将组织开展
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 市民可拨打12345热线 进行监督举报
经常去菜市场的消费者,对“生鲜灯”并不陌生。它能让原本黯淡无光的肉类、果蔬,在打光后显得格外新鲜红润,成为不少商家使用的“美颜神器”。不少消费者反映,“生鲜灯”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如有违反且拒不改正者,将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办法》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自12月1日起, 达州市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 专项检查, 督促指导达州市食用农产品销售场所 严格按照《办法》执行。 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监督, 帮助销售者及时整改, 市民可拨打12345热线 进行监督举报。
那么,
11月20日,记者来到南城南坝农贸市场,发现该市场肉类区格外明亮,每家商户都悬挂着四五盏“生鲜灯”,在灯光的照射下,吊钩上的猪肉色泽红润、新鲜诱人,一旁选购的市民皮肤也被映成了红色。

在达城朝阳农贸集市肉类区,记者发现这里的商户统一挂着暖色调的灯,散发出橙红色的光,灯下的猪肉也肥瘦分明,肥的地方白花花一片,瘦的地方则红彤彤的。可一旦将肉从灯下拿开,它们就“原形毕露”,瞬间不再光鲜水灵。
走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农贸市场的水果区、烤鸭门店、卤制品门店也有悬挂“生鲜灯”的现象。在光线较好的户外肉铺,也同样在使用“生鲜灯”给肉“美颜”。在朝阳东路的一家鲜肉批发门市内,记者看到,门市内竟悬挂着10余盏“生鲜灯”。 
有没有悬挂“生鲜灯”的肉铺或商超?记者在位于达城中心广场的沃尔玛超市看到了不同景象。
在超市肉类区,此前的“生鲜灯”被白色的LED照明灯代替,原本开了“美颜”、加了“滤镜”的猪肉、鸡腿、鸡翅等也回归本色。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市在半个月前就更换了灯具,之前用“生鲜灯”,肉的确会更好看一点,但是只要肉的品质好、新鲜,用什么灯都不影响销量。
正在挑选五花肉的刘女士表示,以前她曾被“生鲜灯”误导过很多次,以至于后来每次买肉,她都要将肉拿到旁边的白色灯或自然光线下查看,确认没有问题再购买,换成白色灯后,更加直观了,买肉也方便安心多了。
《办法》即将生效,为何大部分商家仍在使用“生鲜灯”?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商户抱着“能用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我们也听说了‘生鲜灯’即将被叫停,但是看到别人家没换,我们也没必要提前换。”南坝农贸市场肉铺经营者朱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采购了一批白色的LED灯,打算近期就把“生鲜灯”全部更换。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南坝农贸市场的管理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对场内的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进行了政策宣传,多数商户正在采购灯具,市场内的“生鲜灯”会在11月底全部更换完毕。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他们已在商超、农贸市场及周边开展了检查和前期政策宣传工作,引导经营者正确认识“生鲜灯”,督促经营者先行自查自改。待12月新规实施后,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整改持续不到位的经营主体、群众投诉线索较多的经营单位为重点,强化整治措施,依法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对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