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不仅是爱情的告白日,也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是哺乳妈妈和宝宝的专属节日,今年主题是“母乳,婴儿的第一剂疫苗”。 为进一步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传,促进儿童健康,帮助父母实现母乳喂养的愿望,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我院秉持关爱妇幼呵护健康的宗旨,开展了“美好分娩,喂爱坚持”系列宣传活动。 5月20日一早,医院院长、副院长及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一行亲自到产科病区开展了母乳喂养专题查房,察看产妇母乳喂养落实情况,向每一位分娩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对正确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等耐心细致地进行床旁指导,鼓励其家庭成员做好母乳喂养的支持工作,增加新手妈妈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5月20日下午,经过渠县妇幼保健院孕妈妈学堂精心策划和准备,一堂有关分娩与母乳喂养的主题课堂精彩呈现。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苗莉、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朱学菊从自然分娩的好处、分娩方式的选择,到母乳喂养的好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方法、母乳喂养技巧、挤奶的指征和方法、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疾病与母乳喂养等几个面,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孕妈们进行理论知识授课,解答了准妈妈、准爸爸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诸多疑问。
为了帮助孕妈们更好的了解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母乳喂养知识,课上还专门设置了手指操、孕妈快问快答等有趣的环节,现场气氛轻松愉悦。课堂外设置母乳喂养咨询台,为每一个参加孕妇课堂的孕妈和准爸爸、群众发放母乳喂养宣传手册,提供母乳喂养咨询,耐心为每一位孕妇和宝妈答疑解惑。通过本次活动,使宝妈们收获了更多正确的、全面的科学喂养知识,使母乳喂养率不断提高,使孩子能够在生命的早期接受均衡全面的营养,营造一个“关注母乳喂养、关注母婴健康、关注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渠县妇幼保健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持续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宣教,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和谐。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议:婴儿应从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在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婴儿应获得营养充足和安全的补充食品,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 母乳喂养的益处 营养有利吸收; 增强抗病能力; 经济方便、无污染; 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 促进母子心理健康,加深母子感情; 减少人工喂养费用及人力,减少婴幼儿医疗开支率。
母乳分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乳清蛋白为主)、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脂肪(脂肪颗粒小,含脂肪酶)、维生素(除维生素D、K外)、矿物质(钙磷比例2:1,吸收率50-70%)、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等)。 选取可以坚持半小时以上的舒服的体位(坐位、侧卧位均可)。妈妈坐的椅子高度要合适,注意不要使膝盖抬得过高;如果妈妈坐在床上,用一个靠垫或枕头放在背后支撑。常见的哺乳姿势有橄榄球式、交叉式和侧卧式。 无论选择哪种姿势,需注意: 宝宝的头和身体呈一直线; 宝宝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宝宝身体贴近妈妈; 宝宝头和颈得到支撑。
宝宝的下巴紧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宝宝下唇向外翻,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 慢而深地吸吮是宝宝吃到母乳的很重要的征象,表明他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日常喂养中,注意按需哺乳,尤其是生后早期频繁地让宝宝吸吮乳房,如果宝宝不能吸吮,妈妈用手挤奶或用吸奶泵将乳汁吸出,并确保哺乳姿势及宝宝含接姿势要正确。 一旦出现乳房肿胀要增加喂奶次数,夜间哺乳要勤,及时将乳汁挤出,按需哺乳,每次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帮助妈妈放松,喂奶后可以冷敷乳房减轻水肿。 宝宝正确的含接姿势可以有效减少乳头疼痛和皲裂的发生 一旦发生皲裂,哺乳时先让宝宝纠正姿势,吸吮健康一侧的乳头,再吸吮患侧。另外,喂完奶后挤一滴母乳涂在乳头上,暴露乳头片刻,待乳汁干后再穿衣服;或涂抹安全的治疗乳头皲裂的羊脂膏。 喂奶前可以先挤一点母乳到宝宝嘴边,吸引宝宝尝试着吸吮妈妈的乳头,再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汁,尽量采用不同的姿势迎合宝宝含接乳头,或者妈妈使用吸奶器将乳汁挤出来,用小杯喂宝宝,逐步过渡到乳房喂养。减少或避免继续使用橡皮奶头或安慰奶嘴。 频繁有效喂哺宝宝,哺乳时可以采用不同体位哺乳,有助手从乳房各个部位排出乳汁,要按需哺乳,每次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穿宽松的哺乳文胸,夜间侧卧时防止乳房受压,适当休息,避免对乳房进行不适当的按摩都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