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engy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温柔的教养

[复制链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24: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3 态度温柔,行为坚持



第三点是,在教孩子讲规矩时,你在情绪上要温柔,在行为上要坚持。你不要贬低他,也不要训斥他。但在行为上,你要把行为的规则底线坚持好。



比如说,聚会的时候,如果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别贬低他,也别训斥他,哪怕之前你可能跟他说好了,“在聚会上,我们有规则要遵守,要是你没听,那我就要带你走了。”这时候在聚会上,孩子果然又干了些坏事时,你怎么办?其实,你就说一句话就行。你把自己的面子也收回来,为了孩子长远的好,你现在可能要带着孩子去跟别的妈妈说:“不好意思各位,我提前跟孩子说好了‘如果他不听话,我就会带他回家’,那我们先走了,下次我来请客,咱们再聚。”这样就行了,一边把自己的面子的事放下,一边也把孩子的坏情绪承接住。



今天你带他走,希望下次这孩子就会守规矩,可哪怕他下次没守规矩,就再来一次。如果不行,再下次他就会学会守规矩。培养孩子是一个很长远的过程,今天不行,但你坚持了规矩,你对他很温柔,你也没贬低他、没指责他,你们下次再来,下次孩子如果听了,那太好了。如果下次孩子没听,那你还是要温柔地对待他,带他学会守规则,态度上要很温柔,可如果下次没有守规则,就要再来一次,再给他机会。



所以,第三点就是态度上温柔,行为上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24: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4 不强调他人的眼光



第四点,就是别通过别人来吓唬孩子。



比如,孩子今天行为不好,正在马路上哭,你别说:“那边爷爷在看你,一会儿他就过来训你,你别哭了。”也别说:“你这样的话,朋友都会不喜欢你,老师也不喜欢你这样的学生了。”



你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作为校准,在用别人的评价去控制孩子。你别让孩子觉得,他如果这么做,别人就不喜欢他了,所以他不能做这样的坏事。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一种教育行为。因为这就会让孩子丧失对事情本身的判断标准,他就会把他的目光从事情本身移到别人的目光上,他可能会变得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老觉得这样做别人会喜欢他吗?那样做别人会讨厌他吗?



如果太在乎别人的目光,长大以后,这个孩子就特别容易陷入到完美主义或者说拖延症里:明明知道这事他该做,可是他就一直拖着不去做,因为他担心自己做不好,他担心得不来正确的评价。孩子他在做事情前,他就会把他的力量都内耗掉了,而不是这个事虽然真的好难,他可以怎么克服这个事?这个事有意思,他怎么干这个事?



如果他的眼光在事情本身上,他就会为事情去拼搏、努力,但如果他的眼光在别人的目光上,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你会发现他过得很累,心理压力总是很大,然后忐忐忑忑,特别容易把精力都内耗掉了之后,做事情时对自己又不满意。



因此,别把我们作为父母的教育权让渡给周围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在这个事情上他到底应该怎么做,把这个教好了就行了。有一本书《正面管教》就说了一句话,它说: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不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而是能够自己做出对行为的自主的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26: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如何帮助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部分就是处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处理包括孩子跟同伴之间有冲突怎么办,还有孩子跟兄弟姐妹之间有冲突怎么办?



我们先来说同伴冲突。



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他担心伙伴拿自己的玩具,他就先下手为强,把伙伴给打了。这时候,可能我们经常用的方法就是,不管怎么样,反正他打人了,他要先给对方道歉。实际上,这时候道歉不是最重要的,我要说的是,除非他打人的行为已经形成他的长期行为了,其实每一个打人的孩子,在最早他打人的时候,这孩子心里面一定是蛮委屈的、蛮火的或者蛮害怕的。



01 先安抚情绪,再换位思考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你自己跟人家说:“真对不起,亮亮,来,阿姨看一看有没事?我过去先跟我家儿子谈一谈。”你跟人家道完歉以后,拉着儿子到旁边。这时孩子打完人,他也害怕,他在哭,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先抱抱他,说:“来,过来,妈妈抱抱,妈妈看一看。”妈妈看看孩子说:“怎么了,刚才你们打架了?”孩子哇哇地哭说:“他抢我玩具。”



等孩子“哇啦哇啦”哭完了,或者孩子基本上情绪稳定到能讲话的时候,你要说:“你怕他抢走你玩具,你当时很着急。你那么喜欢你那个玩具是吗?”



就是说,你要去从孩子的角度去问,到底他在担心啥?他出手打人了,他是啥感受?如果前面把孩子的情绪共情到、理解到,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说:“对,我担心他抢走我的玩具,我喜欢我的玩具。”



你说:“所以你是想保护你的玩具,妈妈理解你。”孩子说:“是,我是想保护我的玩具。”这样充分换位思考地理解完了,孩子的情绪也稳定了,这时候你后面才说:“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打人。你看,你打得亮亮头上鼓起包了,他肯定很疼。其实,你担心亮亮抢你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就跟他讲说‘这玩具是我的,暂时不能分给你。但是我把你头上打起了包,我真的很抱歉。’”这样就够了。



孩子一看,人家头上是打起了包,是得和人家抱歉。其实,孩子最早打完人,他心里已经有这种情绪了,但刚开始,他自己的愤怒顶在这儿的时候,他不肯说。



所以,我还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作者说的一句话,她说:道歉和原谅,都是感情到位之后一种水到渠成的事。



要想理解他人的心理,我们就必须理解别人为啥痛苦,我们怎么欺负到别人觉得痛苦?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先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消化了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平静下来,才能够站在对方角度去想,原来他是这么想的,才会理解对方的情绪,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抱歉,他可能也没错。这样我们才会想要去跟对方和解。



所以,别在两个孩子都在那儿哇哇大哭的时候,你非得逼着一个孩子去给另外一个道歉,这没有意义。你要做的事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先把自己家的孩子的情绪安抚好,让他了解他自己的内心的感受,等他平静下来以后,他才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



在心理学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观点采择能力”,就是我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看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是,观点采择能力有一个死敌,我们把它叫作“自我中心主义”。尤其是七八岁之前的孩子,他的思维就是自我中心的,他不知道别人是那么想的,他以为别人的想法跟他一样,他在这儿玩玩具的时候,别人看着他的玩具,拿着他的玩具,他就以为别人要抢。他不知道别人只是想进来看看,他不知道别人是好奇,他不知道别人只是对其中的某个部分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让他平静下来,然后再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27: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2 先确定所属权,再谈分享



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处理也一样。现在这个二孩社会,好多人家里面都有兄弟姐妹。



书里面讲了一个案例,很生动。这个家里面儿子七岁,女儿五岁,兄妹俩经常为抢玩具吵架。有一天,妈妈在厨房里面准备晚餐,突然,她听到客厅里面传来“扑通扑通”的声音,随即有孩子就哭了。妈妈过来以后发现,儿子正抓着他小时候的那个玩具,然后女儿在那儿哭说:“哥哥不给我玩。”



这时候做妈妈的应该怎么说?你要不要说,“你是哥哥,你妹妹还小呢,把玩具给她”?或者你要不要劝他,“这个玩具不重要,都是小时候的玩具了,你现在都不玩了,你都上小学了”?可能前面劝了好多,发现都不行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忍不住发脾气,甚至威胁孩子说:“你已经有这么多玩具了,你怎么还这么贪心?你要这样,那以后我可不给你买了。”行还是不行?



你家里面肯定有俩孩子抢东西的事,是不是像这样子?那你要做的是啥?其实,就是用一个句式,你要把它给练好了。如果是哥哥抱着自己的玩具,而妹妹在哭,你只要对哥哥说:“儿子,这个是你的玩具没错。”就对儿子说这一句就行了,现在不用说别的。然后,转过来对闺女说:“妹妹,这个是哥哥的玩具。”就行了。



这是在干吗?这是分享里面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基本的顺序。分享之前,你要先帮他们确定东西是谁的,把所有权确定好,然后你再说分享。否则,都是假的。



把所有权确定好了之后,如果再说分享,该怎么说呢?你就可以请妹妹去跟哥哥借:“这是哥哥的玩具,你可以去跟哥哥借。”妹妹就对哥哥说:“可以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吗?”哥哥一听,是他的玩具,他们都确定了是他的,就会说:“好,借给你。”就行了。



当然,也有些时候哥哥就不借,那怎么办?小的孩子接着哭时,做妈妈的你只要知道,那是哥哥的,人家不借给妹妹。妹妹哭了咋办?你就共情她的伤心,你可以就跟妹妹说:“你希望哥哥借给你,你现在有点伤心,但哥哥现在不借,没有办法,明天再拜托哥哥借给你吧,说不定明天哥哥就改变主意了。来,我们先玩点别的吧。”这就行了,既然玩具是哥哥的,哥哥就能决定到底借不借。这事就行了。



所以,书里面说的就是,把所有权都确定完后,如果小的孩子借不到,你就安慰小的就行了。那如果这个女儿又接着说:“我就想玩那个,别的都不好玩。”你也不要骂这个小的,你也不要说:“那是哥哥的,哥哥不都说不借你了吗,你还闹?”没有意义,你只要跟小的说:“妈妈知道你想玩那个,但是哥哥现在暂时不能借给你,来,妈妈陪你,咱们先玩点别的。”就行了。



有时候,事可能到这儿还没结。妈妈带着妹妹去屋里面去玩玩具了,过了会儿,哥哥情绪稳定了,他可能这时候就好奇了,然后他探头探脑地走过来。这时候可能很多家长自个那火就上来了,心想,刚才跟他借半天他不借。可能有妈妈就会说:“你不借给妹妹,你就拿着你自己的玩具去玩吧。”



这时候你会发现,妈妈的火上来了,就不是在教育孩子了。其实这个时候,是她在跟孩子怄气。我们想告诉孩子:“你那样是错的,你自己去玩,我们都不理你了。”这其实是在排挤孩子了,可教育的本来目的是啥?教给大孩子分享。现在大孩子他在外面稳定了一会儿情绪,已经为接下来的分享做好了情绪准备了,你还要再把他重新推回去,再说他自私,再说他不分享?这不是你的教育初衷。



所以,书里说了这么几个字,我不知道家长听了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受打击,它说:有的时候,父母也很幼稚。



有时候,父母有这种幼稚性,当我们情绪来的时候,我们就忘了脑袋里面那个教育的目的了,我们说出那些话,我们办出那些事,其实就是在跟小孩在怄气,跟小孩在争输赢,就要跟小孩证明我对你错。



这时候,大家应该停下来。当你发现你对孩子生气时,先别说话,停一会儿,问一问这个时候大儿子,“在外面到底你的身上发生了啥?”他情绪稳定了,他想过来跟我们重新玩,想跟妹妹和好,也许现在是分享的好的机会,那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来让兄妹俩重新和好呢?



也许大儿子过来以后,大儿子说:“你们在玩啥?”你说:“你看,我们在几个娃娃之间过家家。”大儿子可能说:“我也想玩。”然后你可以说:“好,来,你过来玩,把你的那个玩具也带来跟妹妹一起玩。”你会发现,他们就玩起来了。



所以,有俩孩子你咋办?有俩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教育的长远目标想清楚,你还要能够承纳住孩子眼前的情绪,还是那句话:温柔地坚持。这个时候,你就能达成我们教育的初衷。所以,不管是你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发生冲突了,还是跟自己家兄弟姐妹发生冲突了,最重要的都是,你要利用这个冲突的机会,让孩子透过这次冲突去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28: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3 适时主动介入



当然,我们在书里面还关注到另外一个问题,也是好多家长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你把你们家小孩子教得很守规矩,但是最怕在外头碰到别人家的孩子不守规矩。



比如说,你带孩子玩游乐项目时,你家小孩这块长长地排着队,结果旁边有别的小孩插队怎么办?或者几个小孩之间有矛盾,你家孩子不抢别人玩具,可别人家孩子就抢你家的玩具怎么办?



可能很多家长就会说:“抢玩具?咱们大人别理他们,小孩子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有没有这种时候,有人说,“小孩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句话说起来对不对呢?也对,但有的时候,在孩子有些冲突他们自己解决不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家长还是得站出来,给他们做一个解决冲突的示范。



书里面给了一句很好的话,我很喜欢,它说:当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很不守规矩的时候,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要站出来,去说一句话。



比如,和你家孩子一起玩的静静不守规矩,你可能要先过去管一下静静,回来再跟静静妈妈说:“静静妈妈,我是真的喜欢静静,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想去告诉她规则得这样。孩子我是真的喜欢,而且,你看静静她现在也玩得很好了。”这就够了。



所以,就是你要管她。



当然,我们如果去管别人家孩子,你首先要做到第一点就是,你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都得传达一条最重要的信息:你喜欢他。你是真的相信他愿意学,而且他能学会,所以你要教给他这个情况下的规则。你要内心真的觉得这个孩子是好的,而不是觉得这孩子真过分,真讨厌。如果你带着满腹怨气去管人家的孩子,那别说是某个不明道理的妈妈,就算是我,你当着我的面去讨厌我们家孩子,斥责我们家孩子,不管孩子他对与错,我都会先保护他。但反过来,如果你是喜欢他的,你说出那话的感觉就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2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五、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五部分是,孩子习惯的养成。有的时候,孩子生活中的习惯养成起来特别难、特别慢,这时候该怎么办?



01 勿强行压制,要留有弹性



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当孩子有些生活中的小毛病时,比如说他挑食,你想要去改变他那个坏习惯的时候,你要做的事就是尽量别硬压,尽量别产生情绪的冲突,给孩子的发展留一个空间。



比如,书中讲了一件特别小的事,一个孩子他不爱吃黄豆,碗里可能就只有几颗黄豆,可他就是不吃。这时候你别跟孩子讲:“你看,农民伯伯辛苦地把这个黄豆种出来,我们要吃,来,尝一口,粒粒皆辛苦。”你也别讲:“这黄豆很好,现在有很多非洲的孩子他们还饿着,他们吃不上黄豆,你能吃黄豆好幸福。”



为啥?因为这些道德的标准会让孩子有负罪感,但是孩子他并没有学会到底为啥要吃黄豆,他没有学会合理性、正当性。说实话,孩子如果他今天不想吃黄豆,他不是一辈子都不想吃这个黄豆,而我们要做的事是,如果今天他说他不吃,你别跟他硬扛。你硬扛的话,你每次一说吃黄豆,你俩就可能产生冲突。每次一说黄豆,你们就较劲,那这孩子这辈子可能都不吃了。你今天拗他不吃,那就算了,等啥时候他吃再说。



今天你就说这么一句话就行:“好吧,今天妈妈帮你把这几颗黄豆挑出来,你放心吃饭。其实吃习惯了,你会发现黄豆也很好吃。” 但后边留了一个气口,“你会发现吃习惯了,黄豆也很好吃。”这样就行了,然后慢慢地等待一个时机,等哪天孩子吃了一颗,你可以说:“你愿意吃的时候,可以多尝几颗。”下次,孩子不是慢慢就尝起来了吗?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弹性。



啥是弹性?弹性就是,他就不想吃,我们就别非逼着他吃,但总有一天,他可能在某个时刻他有一点改变的时候,你可以说:“其实,吃了这个很好。”



或者比如说,一个孩子他本身特别惜爱自己的物品,暂时还不肯分享。你别非逼着他去分享,你可以说:“好,看来你的玩具还暂时不想分,其实分享也很好。”就够了,也不用逼他分享,等哪一天,一定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就想把他的玩具给别人分享,这时候,你也别太夸张地去夸他,你就说:“你们在分享玩具了,真好。”就够了。



我觉得有些父母,尤其这些年的教育心理学学得多了以后,特别爱夸孩子。比如说,孩子他一直都不分享,然后有一天终于分享了,全家人都大张旗鼓地夸孩子:“亮亮今天分享了,真棒!你看,一块儿玩玩具多开心!”你们这就跑得太快了,孩子只想分享一点点,结果你们跑得太快,显得孩子还是有点落后,孩子可能就有被逼迫的感觉,那这孩子就会往后退。



所以,也别整太过。等待那么一个时机,他表现出来一点点差异,我们不着痕迹地把这一点点差异鼓励一下,孩子他就其实在原来的特点上有了一点点新的发展,等新的特点越来越多,这孩子的行为就会开始变好。



这也就是说,习惯的养成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目光放长远,心中要一直有目标,但是眼中、手中别太着急,别非得催着孩子在一天去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3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2 勿攻击指责,要耐心温和



第二点就是,想要改变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别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比如,你跟孩子之前说得好好的,可是下次他还是不改,这时候父母经常会说一句话,“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别去说这句,你要说:“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好,那妈妈再教你一次。”



你要明白,孩子的一个行为的养成有的时候要试错好多次。其实,他多久能学会,不是取决于我们教的一方教得多明白,教得多强烈,我们多么迫切让他学会,而是要根据学的一方他自身的进展来决定的。如果你确实教了好多次,但是他还在听,还在练,那这就是他的进度。所以,你别觉得孩子明明听得懂,但是他就偏偏不做,实际上,有的时候他就是还没做到,而如果我们问他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这句话它就是一种强迫,甚至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攻击。



其实,我们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观上,目光没看长远,我们自己可能都没发现,这句话其实就意味着,我们内心里觉得孩子就理应一次改正所有的错误。这是我们教育观上的一种幼稚。所以,我们别跟孩子说:“说了多少次了?”我们要根据他的进度决定,一次不行,我们就再说一次,这个方法说着不行,我们就换一个方法再说,那慢慢地不就会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3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3 勿滥用约定,要预估能力



然后,还别说下面这句话,就是你跟孩子都说好了,可是孩子下次又犯,这时候你别跟他说:“咱们不是都说好了吗? 咱们都约定了的。”



为啥?我们来读一个案例。四岁的小A一不开心就喜欢推人,妈妈有一天带他去了亲子咖啡厅。



啥是亲子咖啡厅呢?就是有些地方会有一个空间,这边妈妈可以看书,孩子也可以跟妈妈一起看书,但在另一边,孩子们有可以一块儿玩的地方,所以这里既是妈妈和孩子共同休闲的地方,也是孩子去进行社交的地方。在这儿,你会发现孩子在这里容易跟别的小朋友社交,但也很容易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



去之前,妈妈就嘱咐他说:“今天我们不能推人。”口头约好了,还不放心,她还跟孩子伸了手指头,拉钩、盖章,还模仿击掌、复印。结果,到了咖啡厅没多久,孩子又忍不住推了其他小朋友,妈妈吓了一跳,就赶快过去质问孩子说:“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推人了吗?”孩子低下头没说话。妈妈就说:“不遵守规定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孩子说:“是坏孩子。”妈妈说:“那圣诞老人能给坏孩子送礼物吗?”孩子说:“不能。”然后,这个四岁的孩子就掉眼泪了。



其实,你知道今天孩子还很可能推别人,这时候你跟孩子说,“咱们说好了,不能推别人”,这时候不应该说这句话。在孩子还可能推别人的情况下,你跟他说好了啥?实际上,要改变这个行为不是你说好了就能说好的,而是要慢慢地练。



所以,这时候不是说“咱们说好了”,而是“孩子,今天妈妈会带你去咖啡厅,但是如果在咖啡厅,你要是像上次又推了别的小朋友,那妈妈就要带你走了。”如果他真的又推别人了,你就要说,“孩子,没办法,今天妈妈要带你走了,我们说过了,你要是又推别人,妈妈会带你走。”接着你抱着他就走,走的时候可以说,“那下次妈妈再带你来。”



这才是讲规矩,而不是说“咱们说定了”。我们有的时候是约定了,但其实说的这个约定,有的时候是在骗孩子。我们心里面准知道,孩子做不到,于是非得用一个约定去xian制他,其实你xian制不住的。结果,孩子发现自己做不到妈妈的约定,他心里就很苦闷、很愤闷,妈妈也觉得很受挫。这就很麻烦。



其实,我们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让孩子受挫,我们也不是为了证明孩子是错的,我们要做的是教给孩子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所以,只要教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3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六、如何处理亲子冲突?



今天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你跟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怎么办?



01 勿过度管束



比如说,你跟孩子说了你的要求,你说了半天,孩子气鼓鼓地回嘴说:“行,我知道了。”听到这个,你火吗,气吗?其实,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他都这么回答,他不会好好跟你说:“妈妈我知道了,妈妈好的。”听起来语气不佳,但实际上,他刚才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好的,我知道了。”他说这句话时虽然语气不好,但是他实际上知道了,所以这时候,你别去质问他说:“你怎么说话的?你这是知道了的态度吗?”用不着。他说:“我知道了。”你就可以说:“好,知道了就行了。”你别跟他去硬杠。有的时候越大的孩子,他越被你管束,他就越有气。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跟他硬杠,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温柔的榜样,孩子可能慢慢地也就温柔起来了。孩子态度不好的时候,只要我们的要求传达到位了,他听到了,就够了。



02 情绪不等于想法



还有另外一种亲子冲突就是,孩子说话挺狠的,孩子说的话让我们听了仿佛内心被插了刀,很痛苦。



比如,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我讨厌你。如果你不是我的妈妈就好了。”甚至有的会说:“妈妈我真希望你生病死掉。”当你听到这话的时候,你心里面有没有觉得自己人生很失败?甚至,有的妈妈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意思,自己生他、养他,他就这么对自己说话,自己这样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请你不要怀疑,你的孩子一定深爱着生养他的你。你生他、养他,所以他爱你,那是一定的,不用怀疑的,哪怕他现在说“我讨厌你”的这个瞬间,你仍然是他最爱的那个人。他说“我讨厌你”,他说的不是他讨厌你,他说的是“你的行为让我讨厌,让我生气,我要你看到我的需求。”



所以,这时候你别跟孩子说:“你怎么说这种混账话?你怎么回事?你不让我当妈妈,我还不想当你妈妈呢!养你这种孩子,我真的都养够了!”你别跟他去较劲。我们现在是恼火,但我们不要被我们的情绪控制,做出幼稚的反击行为。如果你特别生气,特别难受,你就可以说:“妈妈觉得很受伤,我现在没有办法跟你说话,我可能要去停一会儿,缓一会儿,一会儿妈妈再跟你讲。”



你要是真的特别生气,你就停一会儿。如果你现在情绪还能承纳住这个愤怒,他说:“我讨厌你”。你就可以说:“原来,你会讨厌妈妈,你能跟妈妈讲讲,妈妈什么时候让你讨厌吗?”就行了。



孩子可能就跟你说:“昨天我跟你说了一个要求,你又不答应,所以我就讨厌你。”你可以好奇地问:“你是因为昨天妈妈没答应你那个要求,所以你讨厌妈妈。 原来是这样,那你讨厌妈妈的时候,你的感觉、你的心情怎么样?”



你看这句话,还是在说他讨厌你吗?不是他讨厌你,而是你不答应他的要求,于是他很生气。



所以,跟孩子发生亲子冲突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坚信,孩子一定是爱我们的。孩子因为内心有冲突,他在表达他的情绪,如果我们把他的情绪承纳住,其实我们也就是在跟自己温柔相处。



03 与自己温柔相处



作为父母,有的时候我们也蛮不容易的,我们也得跟自己温柔相处。



但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也控制不住情绪。比如说,书里面有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妈妈经常打孩子,她就过来做心理咨询,她就跟作者说:“吴院长,我觉得我没有做妈妈的资格,我做不好妈妈。”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其实,我们养孩子真的蛮难的,天天为孩子付出那么多,我们要工作,又要生活,要管家,又管孩子,我们偶尔觉得自己好失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自己内心有点沮丧,自己觉得好难。你要先跟自己共情,你要对自己说:“我今天自己真的累了,不过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做的已经是我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了。真不容易,抱抱我自己”。当你觉得沮丧、低落的时候,不必急于让自己振奋,可以去抱抱自己,停下来,这就是你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42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08:33: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最温柔的教养》我觉得它做得最好的就是,它不但对孩子温柔,对父母也很温柔。这里面还有好几个情景是关于“父母有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去处理”,只要每天去做一点点练习,每天变化一点点,就回到了这本书开始说的那句话,就是1°的作用。



今天我们把我们的话术改变一点点,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多一点点,温柔的行为多坚持一点点,哪怕只有1°的变化,但是我们坚持五年,坚持十年,坚持二十年,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会不一样了。



今天,我们是把书中130个情节拆出了几个情景来讲,分别是怎么去爱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怎么去处理消极情绪,怎么去提要求、讲规矩,怎么去处理同伴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怎么去养成好的习惯,然后怎么去达成好的亲子关系。



在今天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我们有讲到了好多话术,给大家三十秒钟的时间,大家可以想一想,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呢?



欢迎大家来读这本书,然后把你学到的每一个话术、每一个说话之道在生活中不断地去练习,像练外语口语一样,最终说出温柔的话,给孩子温柔的爱,也给自己温柔的爱,就像这本书的书封页面的这句话: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感谢大家的收看、收听,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有帮助,欢迎大家点击屏幕右上方的按钮,把这一课分享给你的亲人、你的朋友,请他们一起来学习。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1 17:25 , Processed in 0.021792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