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渠县文峰山状元广场,夕阳收起往日的热烈,洒下柔和的余晖。渠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职工管仕毅正陪着母亲悠闲散步,晚风轻拂,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直到一阵急促的嘈杂声,突然打破了这份平和。
危急时刻:医者本能率先上前
顺着声音望去,不远处一群人正围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管仕毅立刻加快脚步走近,眼前的场景让她瞬间绷紧了神经:一位老大爷俯卧在地,嘴角还带着血迹,气息微弱。
[attach]1055096[/attach]
[attach]1055097[/attach]
“大爷,您能听见我说话吗?”她没有丝毫迟疑,立刻蹲下身,轻声呼喊着老人,同时快速观察老人的意识和呼吸。老人艰难地喘息着,已经无法开口回应。
“有人拨打120了吗?”管仕毅抬起头,急切地环视四周询问。人群中,一个小女孩着急地应声:“还没有……阿姨,您快帮忙打120吧!”
管仕毅立刻掏出手机,手指飞快地拨通急救电话。电话里,她清晰报出状元广场的具体位置,准确描述老人“俯卧在地、意识模糊、嘴角带血”的情况,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挂掉电话,她注意到老人身边散落着一部手机,又连忙拿起手机转向身旁一位穿白衣服的小伙子:“麻烦您帮忙联系下老人的家人,看看能不能了解他的情况?”
善意接力:陌生人的主动相助
[attach]1055098[/attach]
白衣小伙子接过手机,迅速翻找通讯录,找到标注“家人”的号码拨了过去——可电话里却传来“手机已欠费停机”的提示音。他没有丝毫停顿,立刻拿出自己的手机,重新输入号码拨打。几声等待音后,电话终于接通,他耐心向老人家属说明情况和地点,让对方尽快赶来。
等待救护车的间隙,老人的家属匆匆赶到。“这是他的老毛病了,偶尔会突然发作。”家属解释道。管仕毅没有放松警惕,再次确认:“现在老人情况还不稳定,确定不需要救护车过来吗?”家属仔细查看老人状态后,轻轻摇了摇头。
为了避免急救资源浪费,管仕毅又一次拨通120,详细告知“家属已到、老人情况暂稳、无需派车”的最新进展。挂电话时,她发现老人家已经能缓缓坐起身,脸色也比之前好了许多,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围观的人们也没有散去,有人轻声安慰家属,有人叮嘱“老人独自外出一定要有人陪着,免得再出意外”,一句句关切的话语,让现场满是温暖。
平凡善举:照亮人心的希望之光
这场发生在黄昏的紧急救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几个普通人“自然而然”的行动:管仕毅出于医者本能的及时施救、小女孩的第一时间呼救、白衣小伙的主动帮忙,还有在场每个人投来的关切目光……
在这个时常被“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讨论裹挟的时代,渠县文峰山下这群陌生人,用最朴素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善良从未离开,它就藏在每个普通人的选择里,藏在危难时刻伸出的双手里。
我们总在说“传承”,其实传承从不是宏大的口号——它是管仕毅下意识的蹲身,是白衣小伙毫不犹豫的拨号,是围观者一句句温暖的叮嘱。这些微小却坚定的善举,像夕阳下的光,照亮了人心,也让我们知道:爱这个世界,从来都不难。而这份善意的传递,就是最珍贵的希望,也是最动人的传承。
来源:检验科
欢迎光临 幸福渠县 (http://qx.dz169.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